香根草属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与水稻习性较为相似,且生成迅速,株高能达2米左右。在诱杀稻田螟虫的种植方案上,推荐与水稻同时种植,香根草生长的嫩叶杆,香甜可口,能有效吸引螟虫附其上产卵,香根草内的活性成份对螟虫有毒杀作用,使其幼虫不能完成幼虫4龄以上的生活史,达到除虫的目的。
香根草除了诱集害虫这一主要作用,诱虫植物还给天敌提供避难和繁殖场所,诱虫植物上诱集到的害虫能为天敌提供食物,在实际应用中,在种植布局香根草的同时,我们推荐稻田田埂留种杂草和种植蜜源植物,培育小生态平衡圈,这样可以进一步保护和提高天敌数量,强化诱捕二化螟的生态控制作用。

一般根据生产实践或田间试验结果确定适当的比例,大多数诱虫作物占主栽作物种植面积的1%~10%。水肥条件好,长江以南地区的气温环境下为例,香根草生长迅速,4月初种植,每穴5-10株种植(依据土壤条件酌情每穴数量),在种植第1年,可分蘖40株左右,第2年的分蘖量即可达到70株左右,株高2m,到第3年的生物量 还 能 增 长。香根草的种植间距2~4m 比较适 宜。在 早 稻 分蘖期,2年生的香根草条带对距其20m 距离处水稻保苗效果可以达到50%这说明田埂上种植香根 草 条 带 控 制 二 化 螟 的 有 效 距 离 可 以 达 到20m 以上。但作用范围是因香根草株冠大小而定。当 二化螟和稻蛀茎夜蛾混合发生时,近田埂10m 左右的范围内对螟虫的防治效果往往显得更直观一些。
我们推荐香根草在田间的种植布局是:丛间距2m,行间距40m,每穴8株以上。